2017-12-07 02:11:45 10 Views
知识付费并非新鲜事物。一经兴起便处于风口浪尖,备受各界质疑。不过今年喜马拉雅的第二届“123知狂欢节”,却给了大家一颗定心丸,创造出了高达1.96亿的销售规模,相比于去年,涨幅接近4倍。
除了喜马拉雅之外,京东、网易云课堂、知乎、有书等拥有知识内容的平台也相继入局,在12月初开启知识内容为主题的促销活动。“123知识狂欢节”已然成为了内容消费领域的“双十一”。
经过一年的酝酿,用户心态和用户诉求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?
用户消费规模扩大,本质是平台内容品类的扩大
据调查,过去一年,知识付费的重心由职场成长、财经知识等领域转向了文化、亲子、成长。而知识付费的“老用户们”在经过一年的洗礼后,虽然消费行为更为谨慎,但是依然保持着强势增长,这背后的关键在于平台推出了大量不同品类内容,各知识内容平台爆发的海量的内容正在支撑起识付费的下半场。
内容品类扩张背后,用户消费观念有了哪些变化
知识消费兴起的背后是人们的精神焦虑、心理焦虑和知识焦虑。但却要意识到一点,知识付费不是药,要理性对待。
1)用户愿意为“无用学问”买单
得益于大环境对“国粹文化”的推崇,以及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意外走红,今年以来这些看起来跟“功利学习”格格不入的人文历史类课程逐渐受到青睐。
喜马拉雅,得到、知乎等都相继推出了大量涉及哲学、历史、心理等等不同品类的“无用学问”课程。
正如喜马拉雅FM的联席CEO余建军在36氪知识新经济大会上所言,“知识付费的逻辑是对人有所提升,不只是娱乐。提升包括三种:第一是提升思想和见识,第二是提升技能,第三是提升欣赏和鉴赏的水平。而跟历史、文化有关的内容,多数是在提升欣赏和鉴赏这一块。”
2)用户愿意为幸福价值买单,用户心理健康的需求在崛起,而各平台此类课程也开始崛起。
对比各家平台,作为理性知识起家的知乎,本身拥有各种心理学类大V优势,因此也顺势推出了大量心理类的课程。
解决心理健康问题,很明显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回报,但是却能够通过课程中的理论以及方法的运用,增加自己与伴侣、与父母、与朋友之间的幸福感。
3)用户愿意为下一代成长买单,伴随二胎的开放,家长对于亲自教育的重视,亲子教育课程平台都有布局,得到、豆瓣、知乎live等等都推出了相关课程。
过去一年时间内,亲子类课程在喜马拉雅上的专辑数量占比已经从原来的20.7%,增长到了当前的38.2%,也就是亲子类课程目前已占据喜马拉雅课程的1/3,是其重点发展方向。
用户购买亲子课程的行为从表面上看,似乎是一个功利行为,有着让孩子迅速成长的功利性目的。但实际上,所有优秀的亲子类课程并不是在教育孩子,而是在教育父母如何成为一个更有耐心以及有责任的人,并以此来对待孩子,也是父母自己的二次成长。
4)用户愿意为娱乐休闲买单
在娱乐方面,喜马拉雅本身就是以免费内容起家,其上有着大量的免费娱乐内容,而推出精品付费娱乐故事内容,也完全符合用户的需求。
用户既有对深层次学问的需求,来领悟人生深刻的道理,同样也有对娱乐类内容的需求,来达到放松自己的目的。而付费娱乐内容的崛起,也是用户的天然需求,不过如今的承载形式由视频向音频转移。
5)用户愿意花钱“听人读书”
海量内容,用户时间有限,这就是“听书”火起来的逻辑,所以布局有声书也已经成为行业争夺焦点,不过各有不同。豆瓣和知乎都依然以电子书为主,目前尚未染指有声书的意愿,而得到和有书,都在切入“浓缩书”市场,通过为用户提供解读版的有声书,来为用户节省时间,而最早做的得到已有一定先发优势。
而唯独喜马拉雅切入有声书的方式有所不同,从用户角度出发来策划筛选内容。基于海量用户大数据支持,精选28万互联网用户盲选测试,专业选书顾问团,万里挑一。这也是其他平台比不了的优势,毕竟作为免费移动音频平台起家的喜马拉雅目前已有4.5亿的用户。
结语:
用户除了会为“功利”价值买单的需求,同样还有着为“非功利”价值买单的需求。甚至对于“非功利”的需求反而有着更持久以及恒定的需求,并且这类课程有着更多被二次销售的可能性,其在未来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。